网站首页 > 教学建设 > 校级优秀课 > 正文

校级优秀课:《西方经济学》

窗体顶端

一、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

课程名称

西方经济学

课程

基本

情况

开设专业,课程性质,隶属院(系)、教研室,总学时(其中含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其它实践环节,评为校(院)优秀课程时间,相近课程及其获省、校优秀课程情况

开设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隶属院(系)、教研室:经济系经济学教研室

总学时:经济学专业开设128学时,国际贸易专业开设60学时。

相近课程:政治经济学。

课程带头人

  

郭绍墨

性别

出生年月

1947.5.19

  

教授

职务

督导

学位

学士

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及专业

198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近三年主讲本课程情况

近六个学期

学时

授课专业班级

108

06401、06402、06403

128

07405、07406、07407、07408

64

08413

课程组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位

近六个学期主讲本课程学时

1

2

3

4

5

6

周冲

30

讲师

硕士

120

64

144

120

64

72

辛阳

31

讲师

硕士

144

120

126

 

 

 

涂锐

33

讲师

硕士

120

128

128

128

128

 

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所占比例: 75%;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25%   

年龄段人数:35岁以下  3人,36-49岁0人,50-60岁0人,60岁以上1人。

二、教学建设与改革情况

教学建设:

1.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西方经济学属于所有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西方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使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方法上,既注重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规范分析等,也使学生在弄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本身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如逻辑推导方法、数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强化和拓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手段。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并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经济问题,对解决经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弄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和增强学生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社会工作。

2.课程建设总的目标。按照“培养创造性、实践性人才”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要求,规范与完善《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突出抓好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流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一套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与学互动的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动态式的教学目的。

3.教学建设步骤:

第一步,在现有的教材、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首先完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基础条件;

第二步,将现有课程资源上网,并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将《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西方经济学》教学日历和完善的教案、《西方经济学》多媒体课件、《西方经济学》习题集、《西方经济学》案例集、《西方经济学》教学制度、《西方经济学》建设规划等资料上网。

第三步,实现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形成,建设智能化的、动态式的、完整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高效的网络平台。

4.教学特色

1)课程教学内容上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特色。

西方经济学课程组一直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长期不懈的坚持科研工作,在近5年的时间里,申报了3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8篇,出版教材2部。深厚的理论背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西方经济学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建成了电子教学课件,下一步主要着手《西方经济学》网络课程建设,力争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全部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带动其它课程建设。

(3)教学方式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等。通过采用这种多样化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4)建立试题库。

西方经济学是所有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试题库。在期末考试时,做到教考分离。

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近两年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经反复研讨与论证,本着先进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整体优化的原则,课程组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地构想。其中,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更新已于2009年开始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其他如教学内容摘要、板书提纲设计、课后作业及练习、课堂学术研讨等相关内容亦正在进行全面准备。

2.教学方法改革。

(1)多媒体教学。《西方经济学》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了多媒体教学。

(2)大力推进案例教学。经济学教师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十个经济学小品和案例运用于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和当时社会上的热点经济问题以及课程相关内容选择讨论题,有任课教师自己决定。

 

三、教学管理

我们制订了适合我系人才培养的专业管理目标,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1、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搜集学生评教意见和教师评学意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制定并实施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

2、本课程组制定了教学制度,并在院、系领导监督下认真执行。

(1)在备课时做到:占有三种以上教材,按期了解本学科相关学术期刊的内容,课程组内经常交换各自拥有的作品选和交流学术专著资料。

(2)教案尽量详细,例证充分恰当。

(3)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

(4)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做到:教学内容正确科学,没经过学科公认的概念不用,没有出处的资料不用,个人观点要向学生说明仅供参考。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教学事故。

(5)探讨教学方法,把对话、讨论、复述等教学方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3.形成了教学质量的保证机制。

本课程组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通过学生和学生干部搜集学生的意见,在每学期都会集中填写学生信息反馈表,并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四、教学效果

经过长期的课程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扎实工作,西方经济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看,学生对课程体系及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反映良好。100%的教师教学评价优秀,学生测评满意率≥85%。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巩固了自己的专业思想,认为在校学习的经济学知识不仅可以直接指导他们的经济活动,而且有利于个人的人格成长。

从对各学科教师的调查看,他们认为经济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经济学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完成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储备。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积极进行课程内容、方法、手段、体系的教学研究,教学效果好。教学督导组和院部同行评价结果均为良好以上。

 

五、课程特色与学校支持

一、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教学为主,面向经济类专业学生。在内容选取及案例讲授方面开展讲学,注重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和管理基础。

二、注意思想教育,发挥教书育人引导作用。

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毕竟不同于西方国家,具有自身的特点。重视经济学所富含的哲学思想教育基础上,注意本课程在教学中发挥教书育人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和管理基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改革的责任感,树立经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任务之一。

三、重视实践环节,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1)西方经济学的教师队伍还比较年轻,教师队伍还需要加强建设。

(2)青年教师的科研教研能力有待加强。

3)微观经济学网络教学手段还没有建立,还没有网上辅导及习题课与学生的互动的专业人员。在网络教学的互动、研究性的介绍等方面还有空缺。

努力的方向: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进一步深造,强化科研、教研能力。

(3)  推进网络教学建设。

窗体底端